荚卫东

荚卫东

副主任医师
出诊地点: 安徽省立医院
擅长领域:1.肝胆肿瘤诊断与治疗2.肝硬化门脉高压外科治疗3.肝脏移植4.普外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医生介绍

200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2003-2006年师从国际著名肝癌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获博士学位,博士学历。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中心学习。普外科行政副主任,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四周期安徽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五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在专业方向、技术特长:(1)肝胆肿瘤诊断与治疗(2)肝硬化门脉高压外科治疗(3)肝脏移植(4)普外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发表论文与论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ClinCancerRes、Cancer、CancerLett、JCancerResClinOncol等著名杂志。参加翻译范上达院士著作《活体肝脏移植》等。,代表作,SCI收录:,1.Octreotideactsasanantitumorangiogenesiscompoundandsuppressestumorgrowthinnudemicebearing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xenografts.JCancerResClinOncol,2003(IF=2.469),2.P48isapredictivemarkerforoutcomeofpostoperativeinterferon-αtreatmentinpatientswithhepatitisBvirus–relat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Cancer,2006(IF=4.582),3.Anovelpeptidethatselectivelybindshighlymetastatic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urfaceisrelatedtoinvasionandmetastasis.CancerLett,2007(IF=3.277),4.LossofHeterozygosityatD8S298IsaPredictorforLong-termSurvivalofPatientswithTumor-Node-MetastasisStageI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ClinCancerRes.2007(IF=6.177),5.AntitumoralActivityofRapamycinMediatedThroughInhibitionofHIF-1alphaandVEGF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DigDisSci.2009(IF=1.319),6.Expressionandcorrelationof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andmicrovesseldensityinexperimentalrathepatocarcinogenesis.JIntMedRes.2009(IF=0.75),中华系列:,1.奥曲肽抑制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奥曲肽体外抗血管生成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3.P48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术后干扰素辅助治疗效果.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4.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肝细胞癌8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5.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结合肽.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6.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7.槐耳清膏联合氟尿嘧啶抑制肝癌生长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7,8.α-硫辛酸对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9.DEN联合NMOR诱导建立具有转移潜能的肝癌模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10.雷帕霉素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展.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8,11.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结合肽对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中华肿瘤杂志,2009,12.AWYPLPP肽对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体外侵袭表型的影响.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13.雷帕霉素抑制大鼠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4.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科技奖励:,(1)“生长抑素类似物抑制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研究”获得2007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2),(2)“高位胆管癌肝门上入路手术的临床研究”获得2006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3)2007年汤钊猷—上海建行肝癌诊疗研究奖(**论文三等奖),(4)2004年汤钊猷—上海建行肝癌诊疗研究奖(**论文三等奖),承担课题(近5年内项目):,1.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2008年度安徽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08040106818),(2)主持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受体研究》(项目编号:30772097),(3)主持2007-2008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在肝癌转移复发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项目编号:070413073),2.参与科研项目,(1)2008年度安徽省第二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研究团队(排名第二),(2)2008年省临床应用技术项目(排名第二),《应用精细肝脏外科技术施行解剖学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08A014),(3)2008年度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新技术引进项目(排名第二),《肝癌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项目编号:2008N004),(4)2007年度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排名第二),《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编号:07010302193),(5)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肝细胞癌对干扰素a治疗耐药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0672037),(6)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致瘤性肝癌细胞亚群的分离及其特异性表面标志物的筛选》(项目编号:30500594),(7)2005-2006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排名第二),《肝癌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和雷帕霉素对术后转移的影响》(项目编号:050430711),主要社会兼职:国际肝癌协会首批会员(编号:100519),教育部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上评审专家,安徽省外科学会青年委员兼青年委员会副组长,安徽省肝病学会委员兼工作秘书,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通讯编委,《肝胆外科杂志》青年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中国当代医学》特约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邀审稿人等。,研究生带教:参与指导博士研究生3人,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同科室其他医生

柴树人 其他
马筱玲 其他
雷虹 其他